Latest News
Event
News
生技醫療產業MitoBit Club講座 (MB18) ~ 顧曼芹 博士 專題演講
2025 年 4 月 16 日,MitoBit 第十八場講座隆重邀請到台灣生技製藥領域的重要推手 – 顧曼芹博士(顧德諮詢有限公司創辦人暨總經理)蒞臨分享。顧博士擁有逾三十年跨國製藥企業經驗,曾參與178個新藥案,推進87個進入IND階段。擅長研發策略與生技創新,是業界少有能將市場、法規與臨床三者深度整合的專家。 在這場講座中,顧博士以獨到且前瞻的觀點,深入剖析新藥開發中關鍵但常被忽略的決策邏輯。她強調,成功的新藥開發應採取「從終點反推起點」的策略,從市場與臨床需求出發選題,才能提高商品化機會。若僅以技術或研究為導向,即便技術再好,也可能面臨無法商品化的窘境。 顧博士以「END GAME BASED」作為選題框架,強調一個新藥專案要成功,從一開始就必須全面考量四大關鍵要素:1. 市場性(Marketability)2. 可被審核性(Approvability)3. 臨床試驗的可執行性(Clinical Study Feasibility)4. 早期研究成果是否足以支撐後續投入(Preclinical Justification) 顧博士強調:「Clinical Strategy Dictates Market Size」,臨床策略不僅影響研發進度,更直接關聯產品未來的市場定位與營收規模。她也分享了兩個 COVID-19 藥物的實際案例,儘管技術平台相似,最終卻因策略與市場切入時機不同而呈現天壤之別的商業成果,令人深思。 AI與大數據的運用亦是本場講座的重點之一。顧博士指出,AI 在選題階段可協助快速篩選與預測,提高精準度與效率,讓選題從「直覺與經驗導向」轉為「資料與模型導向」。她形容:「藥廠正經歷自己的 Deep Seek Moment」,突顯數據驅動決策的重要轉型。 除了技術與市場的結合,顧博士也探討了新藥授權與大藥廠合作的模式。她指出,中小型公司若能精準選題、做出具潛力的產品,即有機會透過授權與策略聯盟,與大型藥廠攜手加速商品化進程,實現雙贏。 整體而言,這場演講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思維的重構與產業邏輯的洗禮。對企業經營者來說,是務實的提醒:研發不能只靠熱情,還需符合市場、法規與臨床三重邏輯。對政策制定者與學研單位而言,亦是重要的呼籲:資源分配應聚焦於具備全球競爭力與轉譯潛力的專案。 最終,顧博士呼籲產業各方應共同推動從「技術導向」邁向「目標導向」、「市場導向」的新藥開發模式,透過跨部門合作與國際視野,讓台灣的生技產業在全球舞台上脫穎而出。
More
助力新創勇闖國際! 竹縣「青創點睛 竹夢成金」第四屆新竹AIoT加速器徵案啟動
新竹縣政府與台灣最大產業加速器StarFab Accelerator聯手推動青年創新創業培育計畫「青創點睛 竹夢成金」,打造以AIoT為主題的加速器,今(10)日於新竹縣府舉行第四屆徵案宣傳記者會,由新竹副縣長陳見賢、新竹縣教育局長楊郡慈、StarFab董事長劉晏蓉及七大企業導師共同出席,宣告114年新竹AIoT加速器徵案正式啟航。 新竹縣政府與台灣最大產業加速器StarFab Accelerator聯手推動青年創新創業培育計畫「青創點睛 竹夢成金」。圖源:新竹縣政府教育局 新竹AIoT加速器現已邁入第四年,旨在吸引更多具有潛力的創新團隊參與,鼓勵新創企業針對當前高科技、市場需求提出創新解決方案。本屆參與的企業導師分別為中強光電、奇鼎科技、華夏玻璃、睿騰能源、精誠資訊、邁特電子及醫智亮加速器等七家指標企業,將針對智慧工廠、ESG、AI、GenAI及智慧醫療等領域共同邀請優秀新創加入,攜手建立大新竹科技創新共榮生態圈。 新竹副縣長陳見賢。圖源:新竹縣政府教育局 新竹副縣長陳見賢表示,全球科技產業正經歷激烈的變革,新創的競爭力不應只侷限於台灣,而是要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實力。早在2022年,新竹縣府即前瞻啟動青年創新創業培育計畫,全台首創由地方政府主導的AIoT加速器,整合中央與地方資源,幫助青年「竹夢成金」。今年度,新竹縣府不僅將持續深化在地企業與新創的合作,更將鏈結海外資源、帶領優秀團隊前往新加坡對接海外商機,讓擁有創業夢想的青年,從新竹出發、邁向國際舞台。 新竹AIoT加速器現已邁入第四年,旨在吸引更多具有潛力的創新團隊參與。圖源:新竹縣政府教育局 新竹縣教育局長楊郡慈也說明,「新竹AIoT加速器」透過「以大帶小」的育成機制,協助新創與企業共同探詢各式解決方案落地應用的機會,並在企業場域、通路等資源的加持下快速成長,迄今已吸引超過80家海內外新創團隊參與,並在產官學研等各方的支持下,成功促成近32家新創與13家中大型企業共創發展,成果斐然。今年度縣府將投入更多的海外資源,期待能助力青年創業家擘畫出更多的市場可能性。 新竹AIoT加速器現已邁入第四年,旨在吸引更多具有潛力的創新團隊參與。圖源:新竹縣政府教育局 透過新竹 AIoT 加速器的串聯及政府、產業等多方資源的挹注,新竹縣將不僅是青年創業的起點,更將是新創邁向全球市場的最佳跳板。第四屆新竹 AIoT 加速器誠摯邀請全台優秀新創團隊加入、一同開啟科技創新篇章!報名自即日起至114年5月23日(五)23點59分截止(報名系統: https://www.surveycake.com/s/66d6X ),詳情請上「新創竹夢資源網(HYS, Hsinchu Youth Startup)」查詢。 資料來源: 奇摩新聞原文連結: 助力新創勇闖國際! 竹縣「青創點睛 竹夢成金」第四屆新竹AIoT加速器徵案啟動
More
臺大與陽明交大合辦首屆「生醫電資創新競賽」圓滿落幕 未來將與UIUC合作促進跨域創新
臺灣大學與陽明交通大學於2025年2月22日舉辦第一屆「生醫電資創新競賽」,活動圓滿落幕,展現2校在生物醫學與電機資訊領域跨域整合的創新實力。這次競賽集結來自2校共12位醫學與電機資訊領域的專家擔任評審,為參賽隊伍提供專業且深入的回饋,激發學生們的創意潛能,運用工程知識提出解決醫學診斷治療的創新方法。 在激烈的競賽過程中,參賽同學展現出豐富的創意與紮實的技術能力。最終,2個金牌獎項皆由陽明交通大學醫師與工程師組成的跨領域團奪得,充分體現醫學與工程的整合醫學教育所帶來的創新優勢與未來發展潛力。 這次競賽源於臺灣大學、陽明交通大學與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 (UIUC) 的合作,共同成立全球創新與工程醫學聯盟 (Global Consortium of Innovation and Engineering in Medicine)。該聯盟涵蓋來自美國、歐洲、日本、臺灣等10多個國家的頂尖醫學院,致力於打造1個發展工程醫學的全球性平台,促進國際學術合作與交流。 臺灣大學醫學院院長倪衍玄表示,這次競賽透過2校友誼賽形式,為參賽學生提供與國際學術界及業界接軌的寶貴機會,進一步拓展臺灣學子在全球工程醫學領域的視野與未來發展潛力。 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王署君指出,未來醫療的發展將更加仰賴醫學與科技的跨界合作,此次醫師與工程師組合的優秀表現令人驚艷,也為生醫電資領域帶來諸多創新火花。 此次活動也感謝好心肝基金會與醫智亮加速器的慷慨贊助與支持,使競賽得以順利舉辦,並為參賽者提供更廣闊的產業視野與實踐機會。臺大與陽明交大透過此次競賽與國際合作,進一步加強在生醫電資領域的學術交流,為臺灣醫學教育注入更多創新動能。未來,臺大、陽明交大與UIUC將持續深化合作,共同培育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跨領域創新人才,攜手推動全球醫學科技的未來發展。 資料來源: 臺大校訊原文連結:https://sec.ntu.edu.tw/epaper/article.asp?num=1637&sn=33381
More
醫智亮執行長 受邀出席Canada-Asia NextGen Tech Investment Forum,展現台灣生醫創新與國際連結
我們公司執行長胡瑞卿女士(Charlene Hu)受邀出席今(2025)年2月19日在新加坡舉辦的「Canada-Asia NextGen Tech Investment Forum」,擔任Investor Feedback Panel的評審嘉賓,代表公司與來自亞洲與北美的創新與投資領袖進行深度交流。 這場由Asia Pacific Foundation of Canada (APFC)與Anchor Asia合作,並獲得Canadian Women’s International Network (CanWIN)支持的重要國際論壇,致力於促進加拿大與亞洲在創新科技與戰略投資上的合作。該論壇匯集了來自加拿大與多個亞洲國家的頂尖投資者與創新領袖,創造了寶貴的跨國交流平台。我們執行長的參與不僅展現台灣生醫創新團隊的專業實力,更突顯了國際合作對於醫療技術快速推進的核心地位。 在全球面臨高齡化、慢性病與健康不平等挑戰的時代,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獨自面對所有醫療創新的需求與風險。正因如此,本次論壇的跨境交流平台將有助於加速高潛力技術的落地、縮短新療法從實驗室到臨床的時間。 🤝 本公司作為生醫領域的加速器,深知國際夥伴關係的重要性 – 我們將藉此機會持續連結台灣創新與全球資本、生態系的深度合作,推動醫療技術朝向更快速、更普及、更具影響力的未來發展。
More
生技醫療產業MitoBit Club講座 (MB17) ~ 顧靜玉 律師 專題演講
顧靜玉 律師(前排中位者) – 美國美邁斯律師事務所(O’Melveny & Myers, OMM)合夥人。 顧靜玉律師以:「成功的出場機制:以國際市場為例的作法」為題,與現場嘉賓分享她多年的國際經驗和實務案例。 2025年1月15日,新的一年首場講座邀請重磅級國際大律師,顧靜玉律師。 目前是美國知名美邁斯律師事務所(O’Melveny & Myers, OMM)唯一的臺籍女性合夥人,在美國和香港資本市場擁有20年多的豐富經驗。 顧律師以「成功的出場機制-以國際市場為例的作法」為題,與現場嘉賓分享她多年的國際經驗和實務案例,一同探討如何在國際市場中設計並執行有效的出場機制,為大家提供了許多寶貴的見解。 顧律師深入剖析了中美兩大市場的投資趨勢與特性。2024年,中國的醫療健康與生物科技投資大幅下滑,而美國市場則保持穩定成長。反映出國際資金流動的方向以及資本市場對不同區域的偏好和機會。 同時也分享多個成功的案例,例如: 江蘇恒瑞醫藥透過將GLP-1產品組合的全球權利(大中華區除外)授權給Hercules,創造了60億美元的授權金額,展現了「NewCo」模式的成功。 這種透過設立新公司與國際資本合作的方式,不僅能有效籌措資金,更能提升資產的國際價值。以及康方生物在香港成功上市並通過授權大幅提升市值的故事,證明優質企業仍能在港股市場獲得資金青睞。 然而,2024 年中國 A 股、香港及美國市場的生技公司上市後股價表現多不理想,這些數據提醒我們,企業在選擇出場機制時,需要更全面地考慮市場環境、產品競爭力和時機的把握。 顧律師分享,許多國際私募基金將其總部遷至新加坡,以避開對中國市場的不確定性。因此台灣公司要獲得國際資本青睞,需思考公司架構選擇設在國際投資機構習慣的地點, 如開曼或美國。公司的管理團隊要有對國際資本市場的見識與努力, 才能無礙與投行對談。 此外,她亦指出,台灣公司設置的架構與開曼、美國公司不同,沒有特別股的結構,導致國外資金難以進入,且台灣公司支付薪酬多用現金,缺乏期權激勵機制,難以像中國企業般吸引國際人才,使得國際接軌困難。 顧律師也分析了各種出場機制的優劣,尤其針對 IPO、市場授權、Joint Venture 等模式,不同市場有不同的法規與稅務結構,建議企業在進行資產轉移或設立海外公司前,應深入了解相關法規,避免因稅務問題影響交易成功率。 這場演講讓大家深刻體會到,成功的出場機制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企業對市場趨勢、產業結構、法規環境有全面深入的了解。顧律師從中美市場的對比出發,結合實際案例,說明靈活運用多元策略的重要性。 面對國際市場的挑戰,企業必須勇於擴展視野,結合專業團隊的力量,制定清晰的戰略目標,才能在國際市場中找到最適合的發展路徑。
More
生技醫療產業MitoBit Club講座 (MB16) ~ 劉文泰 教授 專題演講
右起第二列第二排 醫智亮加速器 胡瑞卿執行長, 劉文泰教授,工研院生醫所 呂瑞梅副所長 12月18日,第16場MitoBit講座邀請到UCLA卓越教授、成功大學玉山學者盲人人工視網膜發明者「電子眼之父」劉文泰教授蒞臨演講。劉教授以其豐富的研究經驗和前瞻性的技術視野,為我們深入剖析了「電子藥物的發展與趨勢」這個充滿潛力的新興領域。 電子藥物:創新的治療方式電子藥物是一種創新的治療方式,通過精確的電刺激來調節體內的神經系統,進而改善健康狀況。用簡單的比喻來解釋:身體的神經系統就像是體內的電路網絡,電子藥物就像是一個智能開關,可以適時地「開啟」或「關閉」特定的神經訊號。當這些電刺激作用於神經細胞時,就會促使突觸小泡釋放傳遞物質(如谷氨酸、GABA等)到突觸間隙,這些神經傳遞物質會與鄰近神經元的受體結合進而影響神經元的活性。這可能導致興奮性或抑制性的訊號傳遞,從而調節神經迴路的活性,達到調節甚至是治療效果。 劉教授特別強調,電子藥物的優勢在於它能夠:1.間接治療的創新方式:不需要直接接觸病變部位,就能通過刺激特定神經來實現治療。例如,通過刺激脊髓來緩解慢性疼痛。2.可調控性:能根據病情即時調整治療強度。3.減少副作用:相比傳統藥物,降低了全身性副作用的風險。此外劉教授強調了跨領域合作的重要性,指出成功關鍵在於深入理解醫療需求並有效整合電子技術,更致力於利用數位技術改善治療效果和患者體驗。 隨著人工智慧和生物技術的進步,劉教授預期電子藥物開發將更加高效和精準。他預測,未來的電子藥物也能通過AI技術來學習和適應每個病人的特定需求,提供更個人化的治療方案。然而,劉教授也指出了產業面臨的挑戰,包括法規限制和技術轉化等問題,呼籲產學界攜手合作克服這些障礙。 這場演講不僅讓我們了解了電子藥物的現狀和未來,更啟發我們思考如何將創新科技轉化為實際的醫療效益。在全球健康管理需求增加的趨勢下,台灣憑藉優異的資通訊基礎,極具發展電子藥物技術的潛力。就如同電子眼成功幫助許多因病失明患者重見光明一樣,相信電子藥物的應用終將造福更多患者,開創醫療科技的新紀元。
More
美商圖策科技智能有限公司 – 圖策子公司Graphen Drugomics亮相!延攬DCB陳巧文加速AI藥物進臨床
左起:Graphen Drugomics策略長陳純誠、圖策科技創辦人林清詠、Graphen Drugomics總經理陳巧文、Graphen Drugomics營運長王政堂。(攝影/彭梓涵) 昨(11)日,由前IBM首席科學家林清詠創辦的美商圖策科技(Graphen)其子公司Graphen Drugomics舉辦開幕茶會,除了宣布在A輪2000萬美元募資中,經醫智亮加速器協助募資下已完成首次募資(First closing)預計一月底前完成A輪募資,同時也宣布延攬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前藥物平台技術研究所陳巧文所長擔任Graphen Drugomics總經理,以加速AI藥物進入臨床。 林清詠表示,Graphen Drugomics是於2023年底由Graphen衍生的子公司,主要專注於藥物開發,其技術是來自先前Graphen於疫情間開發的基因分析引擎,在幾次關鍵的病毒變異中Graphen都提早全球警示變異株的風險。 在基因分析引擎基礎上,Graphen也持續開發結合AI圖網路計算、深度學習和生成式AI的Graphen Atom系統,在結構預測重要比賽CASP中,證明其效能不遜於Alphafold2。「但Graphen Atom系統又具有蛋白質結構預測以外,包含蛋白質功能預測、蛋白質結合預測、ADME模型預測、大規模基因組知識推理和理解等製藥工具,」林清詠強調。 Graphen Drugomics也延續Graphen的技術,目前已建立一套由143個AI工具組成的12個預測系統,是目前全球首個End to End藥物開發系統,不只提升藥物成功率,還將傳統藥物篩選、設計、合成所需4~5年時間縮短到2個月,同時也大量降低藥物開發成本,在濕式實驗室(wet lab)中也證實藥物具有其效用。 林清詠也表示,目前Graphen Drugomics以激酶(Kinase)為目標,已開發出21個先導藥物,適應症涵蓋纖維化、骨關節炎、三陰性乳癌、前列腺癌、膽管癌、大腸直腸癌、冠狀動脈疾病、肥胖、憂鬱症、腫瘤等。其中進展最快的纖維化疾病、骨關節炎藥物,已進入藥物/毒物動力學(PK/TK)、最大耐受試驗(MTD)的動物模型測試。 國科會吳誠文主委(右三)也前來致賀。圖為Graphen Drugomics團隊。(攝影/彭梓涵) 為了加速藥物開發進程,Graphen Drugomics今年也延攬DCB前藥物平台技術研究所陳巧文所長,擔任Graphen Drugomics總經理、陳巧文過去擁有豐富的臨床前與臨床階段的小分子藥物研發經驗,曾在多家外商藥廠任職,包括羅氏(Roche)、ALZA 、Alexza、Anacor、Samumed 等,她也將協助Graphen Drugomics進行藥物未來的臨床規劃。 另外,也延攬擁有十幾年在美國大藥廠工作經驗的陳純誠擔任策略長。陳純誠曾任輝瑞臨床試驗在美西、亞洲和中國多個主任領導職,也曾任多家製藥公司的醫務長。未來他將會帶領Graphen Drugomics藥物臨床試驗並且協助開拓國際合作和市場。 王政堂營運長則是兼任圖策科技亞洲策略長和台灣總經理,曾經創辦兩家新創公司並得到國家磐石奬。未來將會協助執行長及總經理推進公司營運管理規範事宜。 展望未來陳巧文也表示,除了現有先導藥物,在罕見疾病上,還有許多的醫療未滿足需求,目前Graphen Drugomics也與國內多所專注於罕病研究的學校或機構進行合作洽談,未來也將協助他們開發相關藥物,推動罕見疾病的治療進展。 資料來源: 環球生技原文連結:https://news.gbimonthly.com/tw/article/show.php?num=72455&page=1&category=&kw=Graphen
More
生技醫療產業MitoBit Club講座 (MB15) ~ 陳儀莊 博士 專題演講
陳儀莊博士(前排左起第五位)專題演講: [開發阿茲海默症及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新療法] 10月23日,第15場MitoBit講座邀請到中央研究院生醫所所長、國科會副主委陳儀莊博士,以「開發阿茲海默症(AD)及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新療法」為題,深入探討了神經退化性疾病阿茲海默症的現狀與挑戰,並展示了具有創新意義的新藥J4的開發過程及其潛在影響。 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隨人口老化,預計到2030年全球患者將達7900萬。現有治療多僅暫緩症狀,效果有限且伴隨副作用因此,開發針對AD的有效療法顯得尤為重要。 陳博士表示腺苷是一種在細胞內負責多種重要生物功能的小分子,研究發現,AD患者的大腦腺苷水平異常,這讓研究團隊注意到腺苷運輸的關鍵通道平衡核苷轉運蛋白1(ENT1)。 由於ENT1在腺苷雙向運輸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團隊選擇其作為治療AD的靶點,期待透過改善腺苷平衡來緩解AD患者的能量失調。 研究團隊從天麻(Gastrodia elata)中發現了腺苷類似物T1-11,並進一步優化出一系列具神經保護作用的ENT1抑制劑,其中以J4化合物表現最佳。 實驗證明,J4能有效改善小鼠的認知和記憶功能,並減少腦內異常Aβ和tau蛋白的積累,降低氧化壓力和神經炎症,提升粒線體及葡萄糖代謝活動,甚至改善與AD相關的睡眠障礙。 J4不僅療效出眾,也具備顯著實用優勢:它口服方便,可穿透血腦屏障、穩定性高,在常溫下具有穩定性,這使J4在成本和商業化潛力方面具有優勢。 此外,J4及其衍生物的潛在應用不僅限於AD,在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和中樞神經相關疾病中的潛在療效。 在演講的最後,陳博士呼應吳誠文主委在BTC(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上提出的從「台灣製造(MIT)升級為台灣創造(CIT)」願景,指出智慧醫療和新藥研發是國家賺取收益和提升全球影響力的關鍵。同時,台灣在ICT產業具備豐富資源,若能積極投資智慧醫療與生技產業,有望將台灣製藥技術輸出至國際,並為台灣創造重大影響。這些構想,不僅讓人看到台灣在智慧醫療與新藥研發上的潛力,更是對台灣未來生技發展的美好期許。 這場演講展示了台灣研發新藥的決心與創新思維。從天然產物提取到化合物優化,無不凝聚了團隊的智慧與努力,期盼J4早日進入臨床,造福無數AD患者及其家屬,並為台灣的生技發展注入新動能。
More
生技醫療產業MitoBit Club講座 (MB14) ~ 林東和 董事長 專題演講
林東和董事長(昱展新藥生技、思捷優達(股)公司) 專題演講。講題為"台灣藥界老兵的回顧與新藥研發的策略"。
More
生技醫療產業MitoBit Club講座 (MB13) ~ 林羣董事長 專題演講
林羣董事長 專題演講:「從電子到生技,我的心得與觀察」 4月24日,MitoBit舉辦了第13場講座,邀請到點石成金的林羣董事長。 他是台灣獨具專業經驗的經理人,擁有證券研究、投資銀行、企業經營及策略顧問等多方面的豐富背景。 目前擔任全福生技、台睿生技、宜蘊集團、安富資本的董事長。 演講主題為「從電子到生技,我的心得與觀察」, 他分享了從電子業跨足生技業的經驗與見解,以及對生技產業發展的深刻看法。 從電子行業到生物科技領域的轉變,並非一帆風順,但正是這一系列的挑戰和錯誤造就了他獨特的管理哲學和成功之路。 首先,他對於精簡企業結構的堅持令人印象深刻。將上千種的產品盤點簡化只留下毛利高於40%的產品, 並精簡人力,展現了他的果斷和決策力。這種專注於核心業務並去除冗餘的做法,不僅提高了效率,還幫助公司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 其次,他對於尋找增長機會的敏銳性令人佩服。通過收購,以及拓展產品市場至不同的科別及診所,他成功地將業務規模擴大,並創造了可觀的營收增長。他的行動證明了在研究市場機會和有效實施策略方面的優秀能力。 林羣對於生物科技行業的展望和前景展現出了強烈的信心和洞察力。相比於電子行業的限制和競爭,他認為生物科技領域擁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和想像空間。他對於生物科技產業的未來趨勢和創新技術的樂觀看法,為在場的聽眾帶來了無限的希望和啟發。 同時也對生技新創公司提出了幾點建議: 1. 充實核心能力: 加強BD、CMC、法規統計財務管理人才; 2. 加強對資本市場的認識: 增加創投與私募基金的參與; 3. 講別人聽得懂的語言: 提供資本市場能理解的論述; 4. 預先布局募資:生技新創公司應在資金耗盡之前開始籌備募資。 林羣董事長的演講讓大家深刻體會到在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中,有效的管理和靈活的策略規劃是取得成功的關鍵。他的經驗和洞察力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啟示,並鼓舞我們勇於追求創新和突破,以應對未來的挑戰。對於有意投身生技產業的個人和企業來說,都是寶貴的財富。
More
新竹AIoT加速器邁入嶄新企業陣容與國際海外市場
由新竹縣政府與StarFab Accelerator共同打造以AIoT為主題的加速器-「青創點睛 竹夢成金」今年正式邁入第三年,在「企業+創業輔導師」雙軌輔導的機制下,已成功協助15家新創與8家企業合作共創並取得豐碩成果。今年新竹AIoT加速器打造嶄新企業陣容,將與聯發科技、精誠資訊、五崧捷運、奇鼎科技、啟德機械、邁特電子、醫智亮加速器等7家企業為新創挹注豐富資源,並鏈結國際生態系,協助新創走向國際。 為鼓勵新創踴躍投件,今(22)日縣府特別舉辦宣傳記者會,由楊文科縣長及StarFab劉晏蓉董事長和七大企業導師代表一起啟動儀式,宣告113年計畫開跑。縣長楊文科表示,近年在新竹青創基地營運及勞工大學暨微型創業經營輔導計畫、SBIR計畫等各式縣府產學合作和政策的推動下,促進了整個大新竹地區創新創業生態系的交流繁榮,而新竹AIoT加速器的誕生更成功協助優秀青年與產業攜手並進,驅動新竹成為AIoT的創新樞紐;今年度新竹AIoT加速器除有更多新企業的加入,更將鏈結來自國際的各式資源,期待在縣府與大新竹地區產業的加持下,帶領新創走出台灣。 為鼓勵新創踴躍投件,今(22)日縣府特別舉辦宣傳記者會,由楊文科縣長及StarFab劉晏蓉董事長和七大企業導師代表一起啟動儀式,宣告113年計畫開跑。縣長楊文科表示,近年在新竹青創基地營運及勞工大學暨微型創業經營輔導計畫、SBIR計畫等各式縣府產學合作和政策的推動下,促進了整個大新竹地區創新創業生態系的交流繁榮,而新竹AIoT加速器的誕生更成功協助優秀青年與產業攜手並進,驅動新竹成為AIoT的創新樞紐;今年度新竹AIoT加速器除有更多新企業的加入,更將鏈結來自國際的各式資源,期待在縣府與大新竹地區產業的加持下,帶領新創走出台灣。 新竹AIoT加速器立基於台灣最重要的科技研發重點地域,集結產官學研等多元資源,協助企業掌握創新趨勢、超前部署的同時也協助新創快速落地。歡迎來自全台的優秀新創團隊或公司的加入!報名自即日起至113年6月7日(五)23點59分截止(報名系統:https://www.surveycake.com/s/p0DRr),詳情請上「新創竹夢資源網(HYS, Hsinchu Youth Startup)」或新竹縣教育局青年事務科粉絲專頁查詢。 資料來源: Starfab Accelator原文連結:https://zh.starfabx.com/hsinchu_aiot_2024/
More
專題演講: A.I.:生物醫學的牛頓時刻終於來了嗎?
專題演講: “A.I.:生物醫學的牛頓時刻終於來了嗎?”。演講者: 林清詠 教授 (圖策科技公司 Graphen 執行長 / 哥倫比亞大學兼任教授) 3月14日,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智亮加速器主辦,陽明交大校友會協辦, 邀請到圖策(Graphen)科技的創辦人與執行長林清詠教授,以「A.I.:生物醫學的牛頓時刻終於來了嗎?」為題發表演講。 林教授暢談他如何創建一個以圖網路為本的次世代 AI 平台來輔助未來的醫療照護。他以其實務經驗介紹AI技術如何從生物科學基礎上,持續開創生技的新興醫學,逐步實現預測個人健康疾病的走向,做為個人化醫療的依據,以謀人類福祉。 林教授自 2005 年起一直在哥倫比亞大學電機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擔任兼任教授。在創立 Graphen 之前,他是 IBM 首席科學家和傑出研究員。他是200 多篇出版物的作者或合著者,擁有約70 項專利。 2010 年,IBM 生涯探索評論將林博士選為“一位最有可能對 IBM 和世界產生最大科學影響”的科學家。 2011 年 被任命為 IEEE Fellow。 2020年,ABI醫學白皮書把Graphen,Google,NVidia並列為會對藥物開發產生最重大影響的公司。 林教授所帶領的團隊利用人工智慧工具監控COVID-19病毒演化,繪製出全球首個AI「COVID-19基因演化路徑分析」,2021年12月科學雜誌選出「利用AI 技術成功全面性預測蛋白質結構」,為人類當年最大的科學成就。其重要性更勝過新冠疫苗。近期的一個評比將Graphen列為全球排名第九的AI公司。 林教授介紹其核心技術Ardi全腦平台建立在圖神經網路和知識圖譜基礎上,可應用於醫療健康、金融、汽車、能源等多個領域。在醫療健康領域,Graphen還發展出基因組學分析和精準醫療解決方案。 其自行開發的醫學AI工具(Graphen Atom)平台提供了12種工具,包括蛋白質結構預測、蛋白質功能預測、蛋白質結合預測、ADME模型預測、大規模基因組知識推理和理解等。Graphen的藥物開發AI系統可從分子層級進行藥物設計、優化及模擬,顯著縮短新藥研發周期。 另一項創新產品是Aiia人工智能虛擬人,可用於醫院、零售、金融等場景,為用戶提供資訊查詢、服務導引等多種功能。 林教授的演講令人對人工智慧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人工智慧將為生物醫學領域帶來革命性的變革,並為人類健康帶來重大改善。 右起: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校長 林奇宏、林清詠教授(圖策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醫智亮加速器董事長 黃洲杰 右起: Graphen資深副總 陳純誠醫師 、林清詠教授、醫智亮加速器執行長 胡瑞卿、筑波醫電首席顧問 許瑞彰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