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繫醫智亮 交通資訊 加速器計畫 回到頂端
最新消息
Latest News
動態消息
2025 年 4 月 23 日

生技醫療產業MitoBit Club講座 (MB18) ~ 顧曼芹 博士 專題演講

2025 年 4 月 16 日,MitoBit 第十八場講座隆重邀請到台灣生技製藥領域的重要推手 – 顧曼芹博士(顧德諮詢有限公司創辦人暨總經理)蒞臨分享。顧博士擁有逾三十年跨國製藥企業經驗,曾參與178個新藥案,推進87個進入IND階段。擅長研發策略與生技創新,是業界少有能將市場、法規與臨床三者深度整合的專家。

在這場講座中,顧博士以獨到且前瞻的觀點,深入剖析新藥開發中關鍵但常被忽略的決策邏輯。她強調,成功的新藥開發應採取「從終點反推起點」的策略,從市場與臨床需求出發選題,才能提高商品化機會。若僅以技術或研究為導向,即便技術再好,也可能面臨無法商品化的窘境。

顧博士以「END GAME BASED」作為選題框架,強調一個新藥專案要成功,從一開始就必須全面考量四大關鍵要素:
1. 市場性(Marketability)
2. 可被審核性(Approvability)
3. 臨床試驗的可執行性(Clinical Study Feasibility)
4. 早期研究成果是否足以支撐後續投入(Preclinical Justification)

顧博士強調:「Clinical Strategy Dictates Market Size」,臨床策略不僅影響研發進度,更直接關聯產品未來的市場定位與營收規模。她也分享了兩個 COVID-19 藥物的實際案例,儘管技術平台相似,最終卻因策略與市場切入時機不同而呈現天壤之別的商業成果,令人深思。

AI與大數據的運用亦是本場講座的重點之一。顧博士指出,AI 在選題階段可協助快速篩選與預測,提高精準度與效率,讓選題從「直覺與經驗導向」轉為「資料與模型導向」。她形容:「藥廠正經歷自己的 Deep Seek Moment」,突顯數據驅動決策的重要轉型。

除了技術與市場的結合,顧博士也探討了新藥授權與大藥廠合作的模式。她指出,中小型公司若能精準選題、做出具潛力的產品,即有機會透過授權與策略聯盟,與大型藥廠攜手加速商品化進程,實現雙贏。

整體而言,這場演講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思維的重構與產業邏輯的洗禮。對企業經營者來說,是務實的提醒:研發不能只靠熱情,還需符合市場、法規與臨床三重邏輯。對政策制定者與學研單位而言,亦是重要的呼籲:資源分配應聚焦於具備全球競爭力與轉譯潛力的專案。

最終,顧博士呼籲產業各方應共同推動從「技術導向」邁向「目標導向」、「市場導向」的新藥開發模式,透過跨部門合作與國際視野,讓台灣的生技產業在全球舞台上脫穎而出。

Related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