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繫醫智亮 交通資訊 加速器計畫 回到頂端
最新消息
Latest News
動態消息
2021 年 11 月 15 日

產業升級 – 建構產業生態圈

文/ 胡瑞卿 Charlene Hu  /漢民科技 副總經理

過去二三十年,「全球化」是一股強大而不可抗拒的力量,交通運輸日益便捷,通訊技術不斷地演進,訊息的快速傳播與交流,都使得跨國之間的經貿往來越來越容易,也越來越頻繁,再加上許多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更加速全球化的形成。在這過程中,企業從供應鏈的角度尋求最適資源的提供,垂直分工形成大量的外包或建置境外生產基地,例如2000年前後,因為Y2K的疑慮,促成了資訊軟體大量外包至印度,帶動了印度資訊軟體產業的蓬勃發展,以及許多大型企業紛紛將生產基地移至成本較低廉的國家,或者直接外包由他人生產,不僅降低生產製造的成本,更節省龐大的資本支出。在這過程中,中國被認為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從幾項數字可以佐證:中國於2001年加入WTO至今,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裡,貿易總額從2000年的四千七百多億美元,成長到2019年四兆四千多億美元;而國民總收入從2000年的9.9兆人民幣,至2017年成長八倍為83兆,從世界工廠逐漸成為全世界重要的消費市場,也因此吸引了大量資金的湧入。

 

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以成本為中心的供應鏈佈局是大部分企業的重要考量。然而,過去幾個月因新冠肺炎造成人類在短短幾個月內大量的感染與死亡,各國政府在面臨國民健康與經濟振興的兩難與壓力時,意識到過去對於中國的仰賴度相當的高,連防疫與抗疫的基本物資,包括像口罩、許多藥物原料都是由中國境內的工廠所生產提供,「去中國化」突然間似乎成為顯學。而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美國,更是自現任總統川普上任以來,便不斷地挑戰原本的貿易體系,大力推行貿易保護主義,主張要推動增加美國人就業機會、恢復產業、及公平的雙邊貿易協定,而不是區域性的多邊貿易,尤其不斷挑起與中國的貿易戰爭。這一場尚未平息的傳染疾病,將引發全球經濟秩序的重組,而台灣的企業除了在兩強之間選邊站之外,更需要思考產業如何升級,及如何定位自己在全球各個產業鏈裡的位子。

 

我們必須跳脫傳統價值供應鏈的思維,轉為建構產業生態圈。供應鏈強調的是如何利用內部資源形成競爭優勢以爭取最大利益,其本質在於利益的分配與交換。而生態圈則是形成一個相互影響、相互依存、和集體進化的良性循環,以自身能力為基礎,借助其他夥伴的資源與能力,創造整體的競爭優勢與價值。台灣在半導體產業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另一方面,台灣近年來在生技醫療產業的耕耘逐漸開花結果,尤其這次的新冠疫情,我們看到包括工研院以及許多企業與研究單位,能在短時間內開發出各式篩檢技術、治療儀器、藥物等,證明我們有不錯的研發能量。

 

美國波士頓是許多人公認生技醫療產業的重鎮,它發展成為成熟的產業生態圈,有幾項客觀的事實,那裏有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頂尖學校培育優秀人才,有一流的醫療院所與實驗室提供新創的驗證場域及臨床試驗,有許多大型跨國企業在此落腳。根據2018年的統計數字,當地有超過430家生技公司,提供逾十一萬個工作機會,包括大約四萬名的研發人員,當時已累計有兩億六千萬人次,接受過當地生技公司所開發的產品或藥物的治療,當年度有十八家生技醫療公司上市,同時波士頓是連續二十四年全美拿到最多NIH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補助款的城市,單單2018年就有二十一億美元的資金。不管從人才、資金、應用、及創新研發等角度而言,個人或企業和整體環境已形成相互影響與依存的良性循環。

 

生醫與電子資訊科技的結合是重要的發展趨勢,台灣有半導體與資訊科技產業的良好基礎與規模,更有世界一流的醫療水準,我們期待台灣能成為全世界生技醫療產業的重要聚落。

Related tags
Share